全国咨询热线

0797-4435919

手机:13767732616

读书志在明理,积德可获善根。

参禅方能悟道,实践以辩真伪。

假书伪说理当口诛笔伐,真传正法方能造福世人。

中国赣州原始风水网(探古明)愿与广大易友共商此道。

风水大师李忠棋
目录
莫把传闻当史实
来源: | 作者:hk62dc6b | 发布时间: 2026天前 | 7534 次浏览 | 分享到: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莫把传闻当史实 
 
 
 --就杨筠松二三事与胡玉春等同志商榷

读了2000年11月《客家源》总第4期胡玉春、黄贤岳、陶小俊合撰的《赣南客家风水文化初探》(以下简称《初探》),觉得内容丰富,文笔流畅,深受教益。但有如下几个问题需与作者商榷。

(一)   关于杨筠松在赣南的隐居地

《初探》说:“黄巢破京城,杨筠松随着大批南迁的客家先民,辗转来到赣南,隐居在兴国三僚村授徒,地理术遂风行于世。”

杨筠松隐居在兴国三僚,不知有何依据?我查阅清康熙五十年出版的兴国县志(《潋水志林》),没见杨筠松隐居兴国的记载。再查明嘉靖、天启、清同治时分别出版的《赣州府志》,也均无隐居兴国的记载。却有杨居虔化怀德(今宁都黄陂)的记载。这三部府志所载与明万历、清乾隆、道光时出版的《宁都县志》所载完全一致。再看看当代著名学者是怎样认定的?原国立中山大学教授罗香林先生在他所著的《国父家世源流考》中记载:“仆都监,逸其名,官司天监都监。黄巢之乱,与杨筠松避地虔化(今宁都)”(见该书第17页)。江西师大客研所所长许怀林教授所著《江西史稿》中亦载:“杨益,字筠松,窦州(今广东省西部)人,官金紫光禄大夫,掌灵台地理事。他在农民军进入长安时,取走‘秘书中禁术’,与仆都监一起奔走至虔化”(见该书第174页)。赣南师院谢万陆教授所著《客家学概论》载:“作为风水祖师爷的唐代杨筠松(救贫)定居宁都后,授徒传艺,致使风水文化的发展推至成熟”(见该书第252页)。赣南师院客研所罗勇教授所撰《简论赣南在客家民系形成和发展中的地位》中论及:“我们知道,将风水术带入客家地区的主要是杨筠松。清道光《宁都直隶州志》卷二十六《方仗志》载:‘杨益,字筠松,窦州人,官金紫光禄大夫,掌灵台地理事。黄巢破京城,益窍秘书中禁术,与仆都监自长安奔虔化怀德乡,爱其山水,遂居焉”。(见《客家源》总第4集第3页)。纵观上述古今著作均载杨筠松定居宁都,帮世界客属第十二次恳亲大会举办的“客家名人展”中认定:“杨筠松(唐中叶――唐末),江西宁都县人,唐僖宗朝国师”(见《客家风华》第718页)。这一历史事实,不能以传闻、更不能以个人臆断所能改变。至于兴国三僚,就我所知,那是杨筠松的徒裔传承杨派风水文化发扬光大之地。据宁都黄陂清河廖氏族谱载,杨筠松的第三代传人廖瑀将术授胞第克谦之子又邦,廖邦于北宋中叶从黄陂迁居兴国三僚。又据宁都曾氏族谱载,杨筠松的高徒曾文辿的裔孙约于宋初从宁都会同桐口迁居兴国三僚。到明永乐初年,廖邦的裔孙廖均卿与曾文辿的裔孙曾从政同时相度皇陵(明十三陵)有功,二人均授钦天监灵台博士。从此,三僚风水文化的名声大震。后在三僚建立杨公庙,塑杨筠松、曾文辿、廖瑀之像而祀奉。

(二)关于朝廷追捕杨筠松之事

许多志书均载杨筠松窃秘书中禁术与仆都监自长安奔虔化怀德定居。《初探》作者以此借题发挥,编织出一则扑朔迷离的传说:“相传杨筠松携秘籍出走后,朝廷即派百胜将军孙誗和都监卜则魏率兵追捕,欲将此书索回。不料卜则魏到赣南找到杨筠松后,杨筠松却得到赣州府宪的保护,卜都监无法复命,索性向杨筠松要了二书的手抄本,自己隐居赣南研究风水文化了”。

文中所谈到的孙誗和卜则魏到底是什么人?

先说孙誗,早在1947年,国立中山大学教授罗香林先生在他所撰的《国父家世源流考》中结论:“至其(指孙中山先生)远世源流,则唐以前俱在陈留(今河南开封县),为中原世族,自唐僖宗时黄巢变乱,其远祖誗公(邓按,“誗公”即孙誗)始以领兵堵御之故,迁居江西宁都。”(见民国三十六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《国父家世源流考》)。事已昭然若揭,即朝廷派百胜将军孙誗率兵抵宁都是为了江山社稷的安危,决非为追捕杨筠松,索回两本地理书籍。

再说卜则魏,据清同治十二年出版的《赣州府志》载:“明,卜则魏,字应天,赣县人。精形家言,著作甚富。所著《雪心赋》,旨约而该,业地理者宗之”。(见赣州地志办1987年重印本1695页)。可知卜则魏乃明代人,何以能追捕唐朝人。我想作者所指的“卜都监”极有可能是“仆都监”之误,故《初探》又说“以后卜都监也成为一代风水大师(宁都黄陂廖氏家谱载‘黄陂廖三传即卜则魏弟子。’)故赣南的风水先生行地理时有‘执杨、卜之术’这样一种委婉的说法。”并加注曰:“参见《赣州府志》第1693页。”但检点同治《赣州府志》(重印本)第1693页,内载:“唐,仆都监,逸其名,官司天监都监。黄巢之乱,与杨筠松避地虔化,遂以青鸟术传中坝(今宁都黄陂)廖三传”。这就是说明传青鸟术于廖三传者,非卜则魏而应是“仆都监。”卜、仆二人风牛马不相及,自然不可 混为一谈。至于说到“执杨、卜之术”,我查阅了现存黄陂清河廖氏的所有族谱,谈到风水的只有三处,一是在廖三传传记中记载:“通春秋三传故名,别号好古,志载公得仆都监之传,精阴阳术。”二是廖三传之子廖通传记中记载:“精杨、仆阴阳术,授后唐都监。”还有是廖通之子廖瑀传记中记载:“精父阴阳术,皆承杨筠松、仆都监所传。”以上三处均无“执杨、卜之术”之词,不知作者依据何在?

(三)关于杨筠松之死

《初探》载:“卢光稠治理赣州期间,与杨筠松先生过从甚密,卢请杨公为其择地筑卢王城(今赣州城)。后卢光稠母亲曾氏病逝,卢延请杨筠松为其择‘天子地’,这一史实,在古代志书有载:‘唐都监杨筠松避地于虔,谒卢光稠,为其卜地,云出天子,卢遂改葬其母。复问还有此地否?曰:有,一席十八面。曰:何面出天子?曰:面面出天子。卢恐他姓得之,遂毒杨。杨觉,携其徒曾文辿及(邓按:‘及’字有误,原文为‘亟’字)去之。至一处间(邓按:“‘间’字有误,原文为‘所’字),问何地名?曾答:药口。曰:药到口死矣。仇不可不振也。小子志之,说卢王于赣州磨车湾安水碓,十字路口开一井,则世世为天子矣。曾曰:何谓也?曰:磨车湾安碓,单打卢王背,十字路口开井,卢王自缢颈。后卢果疽发背,痛不能忍而缢死。”作者称:“原文引自兴国县清代县志《潋水志林》。”我顺藤摸瓜,仔细查找,原来此文出自该志“遗闻”条目之中。但奇怪的是,在此之前,宋人欧阳修在《新五代史》中为卢光稠立传时,并没谈及此事,明嘉靖、天启《赣州府志》也无此记载。甚至明万历二十年出版的《宁都县志》还明确指出:“(杨)为卢光稠卜地,道于都寒信峡,疾发薨,遗命其徒曾文辿等葬之于药口坝,今呼为杨公坝。”说明在明末以前,大家都承认杨筠松是得病而死的。而为什么在卢身后900多年的清康熙五十年会出现杨筠松被卢光稠毒死的传闻呢?笔者认为,这与《潋水志林》的主编张尚瑗等一批文人的个人政治态度有关,极有可能是由当时与张尚缓关系密切的某些文人墨客杜撰而成的。
 [ 作者:邓文钦    来源:赣南客家    2004-11-6    值班编辑:liu